榮格與史坦納: 靈性心理學的曙光, 詩書坊

NT$770 NT$693

榮格與史坦納: 靈性心理學的曙光

榮格與史坦納: 靈性心理學的曙光
作者

作者:格哈德.威爾

格哈德.威爾(Gerhard Wehr, 1931-2015)
福音派神學家、作家,寫作過許多以深度心理學(尤其是分析心理學)和基督教神祕主義
為主題的書籍,也是眾多傳記的作者——如雅各.波姆(Jakob Böhme)、
馬丁.布伯(Martin Buber)、卡爾.榮格、魯道夫.史坦納。

他致力各種學科、教派和世界觀之間的調解、整合,這種努力體現在人智學導向的
出版社(例如 Novalis、Urachhaus 或 Pforte)以及德國超個人心理學院的
內部出版社(如Via Nova)都出版了他的作品。另一方面,他也與傳統的基督教派
保持聯繫,福音路德派和羅馬天主教的出版也都出版威爾的作品。他是眾多專業協會
的成員,也因傑出的神學造詣和寫作,獲奧古斯塔納大學頒為「榮譽神學博士」(Dr. theol. hc)。


審修者
胡因夢,身心靈工作者,曾就讀輔仁大學德文系,為華人世界引介佩瑪.丘卓、
克里希那穆提、阿瑪斯等名家思想以及多部占星學經典著作。譯有
《當生命陷落時:與逆境共處的智慧》、《鑽石途徑》系列、《土星:從新觀點看老惡魔》
等三十部著作,審修有《塔羅冥想:基督信仰內在隱修之旅》、
《宇宙記憶:地球與人類的阿卡夏史前紀錄》。

譯者:倪慧

中文說明 

本書探討的問題關乎每個人的生命──
我們如何對屬靈國度保持敞開?
如何知道自己靈魂深處發生了什麼?
如何懷著靈性意圖面對他人、工作與世界?
──羅伯特.薩德羅(靈性心理學作家、達拉斯人文與文化研究院創辦人)

當我們努力認識自己,將被迫重新探索自己立於世界,乃至整個宇宙存有中
的位置。當代物質科技的神話此時已無濟於事,我們需要更宏大的敘事──
一種靈性的宇宙觀,告訴我們「我是誰,在做什麼,從何而來,將往何去」。


榮格與史坦納,前者為深度心理學拓荒者,後者創立了人智學,都是提出這種
靈性敘事的當代先驅。在科學理性高張的現代,「靈性」和宗教與神祕學一起
退出了我們生活的主視野,然而榮格與史坦納卻看見人們靈魂失落的危機,並
試圖為玄祕的靈性世界搭建能以現代科學精神持續探究的知識體系,斐然有成。


本書作者格哈德.威爾兼長人智學、深度心理學與宗教哲學,從方方面面比較了
榮格與史坦納的思想,引我們踏上關於靈魂、意識與自我意義的思辨旅程。讀者
將發現,榮、史二人雖有著相近的關切,但性格、興趣及思想卻多所異趣,甚至
相互矛盾。威爾不急於為矛盾尋求解方,而是期待此張力能激發我們探問自己的
見解。

在榮、史二人的思想辨證中,我們將看到一種靈性心理學隱隱浮現,其適用範圍不
侷限於診療室,而是要促使每個人更有意識地過上屬靈生活──榮格所說的「個體化」
,史坦納所說的「靈性操練」,真意即此。


實現個體化是每個人的責任與目標,但先知口中「在沙漠中修直大道」的人為數
不多,榮格與史坦納顯然是積極採取行動的少數派。

──格哈德.威爾/本書作者

讚嘆推薦──
王浩威/精神科醫師、作家、榮格分析師

目錄

|前  言| 邁向靈性心理學/羅伯特.薩德羅
|第 一 章| 背景介紹
|第 二 章| 生平比較
|第 三 章| 榮格的無意識心理學和史坦納關於精神分析的講座
|第 四 章| 靈性背景
|第 五 章| 關於人類的兩種意象:名相解釋
       史坦納眼中的人類意象
       榮格眼中的人類意象
|第 六 章| 史坦納的「第二自我」和無意識
|第 七 章| 將自然科學作為起點
|第 八 章| 意識的不同形式
       意識的多層維度
       意識的高等層次
       人類意識發展史
|第 九 章| 靈魂和靈性:靈性史脈絡下的觀點
       靈魂是人智學靈性概念的基礎
       在通往靈性體驗的道路上
       個人體驗之必要性
       靈性的不同面向
|第 十 章| 啟蒙和個體化
       超越慾望衝動的範疇
       兩種自我實現的途徑
       啟蒙的新舊原則
       人智學的冥想方式
       榮格的積極想像
       「我」和自性
       阿尼姆斯和阿尼瑪
|第十一章| 東、西方的差異和相似之處
       史坦納與東方靈修傳統之間的關係
       榮格與東方靈修傳統之間的關係
|第十二章| 對靈知主義的指責與辯解
       魯道夫.史坦納
       卡爾.榮格
       兩者終究都是靈知主義者嗎?
|附論一| 一些未竟之論
       1.透過靈性修煉獲得心理健康
       2.作為陰影和分身的惡魔
       3.兩性同體現象
       4.作為信仰序章的魂和靈的研究
       5.一元宇宙和宇宙基督
       寫在最後
|附論二| 靈魂的謎題:深度心理學和人智學
       前言
       1.從深度心理學的角度看待人類靈魂的謎題
       2.從人智學的角度看待人類靈魂的謎題
       3.深度心理學和人智學
|附  錄| 參考文獻

備註 

 

評論
品牌
快速尋找
 
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產品.
進階搜尋
1 x 向大自然學習智慧-與瑪特拉的52日神秘之旅(簡體書)
1 x 靈性科學入門
1 x 娃娃家-家具組A(廚房)(T-027)
1 x MERCURIUS 彩色粉筆(12色)
1 x S 綠鋼筆(1.1mm)/含 7支墨水管
1 x 讓孩子與數學真實相遇 / 華德福數學課程
1 x 蠟磚蠟筆袋(橘色)(F-008)
1 x 色彩精靈
1 x 華德福學校一二年級的數學課
1 x 彈弓(木製)(T-003)
1 x 彩虹屋積木(T-019)
1 x 鋼筆卡式 墨水管/10支
1 x 人智學導論(簡)
1 x MERCURIUS 彩色粉筆(16色)
1 x 娃娃家-家具組B(臥室組)(T-028)
1 x 蠟磚蠟筆袋(粉色)F-009
1 x 窗花紙(風箏紙)22*22cm(亮面11色)(H-127-1)
1 x 讓光叫醒我
1 x [二手]我的雅致小扁包
1 x 聽星星在唱歌
1 x 媽媽 我來了
1 x [二手]麻球玩布日記
1 x 娃娃家-家具組C(浴室組)(T-029)
1 x Stockmar-16色蠟筆(鐵盒)
1 x 移動中的平衡
1 x 窗花紙(風箏紙)16*16cm(亮面5色)(H-128)
1 x 特價-6色天然水彩
1 x Stockmar 8色蠟筆(鐵盒)- 基本配色
1 x 你不是孤單一個人(簡體書)
1 x 以一種光的視角看兒童畫(簡體書)
1 x Brian Gray 演講集(B-010)
2 x Pale blue rock(含運另外寄)
1 x 人智學醫生Michaela Glockler談人智學(B-307)
1 x 宇宙織錦 /雜誌/ 01(B-101)
1 x 有機棉-布衛生棉組
1 x 探索之路:五~六年級
1 x 藍染花布抽繩大貝殼包
1 x 人智醫學及其療癒方法
1 x 優律司美的新藝術如何開始
1 x 律動按摩
1 x Peter Selg談 魯道夫史代納的意圖
1 x 數學也可以這樣學2:跟大自然學幾何
1 x 05-幼兒的工作與遊戲
1 x 探索聽覺教育之路-華德福音樂課程及養成之路
1 x 小靈魂與太陽(中英雙語版)
1 x 11-內在感官~人智學啟迪下的感官探索
1 x 病是教養出來的 1:孩子的四種氣質
1 x 自閉症譜系障礙-理解與日常實踐
1 x 02-善、美、真的學校-華德福教育入門
1 x 小靈魂與地球(中英雙語版)
1 x 橋樑講座:人是一座橋--從物質世界通往精神道德世界的橋樑
1 x Stream(含運另外寄)
1 x 我的太陽書
1 x 活水器
1 x 人哲12期-漢字語文的教與學
1 x 教孩子關心
1 x 補正教育
1 x 宇宙織錦 /雜誌/ 02(B-102)
1 x 兒童的發展(MC-003)
1 x 棕色竹節手工拼布包
1 x 貝殼橢圓包
1 x 04-彩繪童年-華德福學校的水彩教學
1 x 心花朵朵手提包
1 x 在花園裡
1 x 囡仔詩系列 /台灣地理童謠
1 x 慈心華德福的教育夢土
1 x 病是教養出來的 3 : 十二感官之初階感官
1 x 09-認識更高層的世界
1 x 三年級課程教學手冊
1 x Serendipity(含運另外寄)
1 x 06-探看幼兒的塗畫世界
1 x 明日的農場
1 x 聆聽中的人 從醫學談音樂實質
1 x 01-教育的藝術-再版到書
1 x 華德福手腳娃娃
1 x 古希臘
1 x 媽媽,你會永遠愛我嗎?
1 x 藍染印花多層次收納包
1 x 病是教養出來的 4 : 你有所不知的創傷與學習困難
1 x 悅樂樂:音樂的重要性
1 x 宇宙織錦 /雜誌/ 04(B-106)
1 x 華德福枕頭娃娃
1 x 小魚刺繡包
1 x 人的普遍智識
1 x 植物染棉布大提(肩)包
1 x Happy Jack
1 x 我舞動我存在 - 天天優律思美 -
1 x 從靈性觀點看兒童教育
1 x 數學也可以這樣學
1 x Play On ! 直笛、其他管樂器 在華德福音樂教育的運用
1 x 10-華德福幼兒教育的理論與實踐
1 x Hygge 北歐生活教養
1 x 人智學醫療系統(B-104)
1 x 找到內在的平衡--人智學心魂鍛鍊20個練習(套組)
1 x 冥思手記
1 x 找到內在的平衡--人智學心魂鍛鍊20個練習
1 x Plays Christmas Music on the Lyre(含運另外寄)
1 x 優律思美所孕育的身心靈
NT$50,824
分享產品
Share via E-Mai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