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健康中醫講堂:心身醫學與形、氣、神的自我調理精要, 詩書坊

NT$480 NT$432

精神健康中醫講堂:心身醫學與形、氣、神的自我調理精要

精神健康中醫講堂:心身醫學與形、氣、神的自我調理精要
作者
作者簡介
李辛
  北京中醫藥大學畢業,天津中醫藥大學心身醫學碩士。 
  師從國家級名老中醫宋祚民先生。 
  針藥並用,心身同治,立足經典,學習歷代諸家所長,取驗於臨床,近年來在瑞士哥倫比亞
預防醫學中心、法國傳統醫學教學研究院、美國國立自然醫學院經典中醫學院、日本希望之家療
育病院等機構交流講學。
  歷任北京炎黃國醫館、北京平心堂中醫師,瑞士自然醫學工作者學會( ASCA-SWISS)
繼續教育老師,法國藍之樹學會理事。
  著有:《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: Back to the sources for a Modern Approach》
(2013,瑞士,英文版;2020,法國,法文版)。《經典中醫精要》、
《兒童健康中醫講堂》(橡實文化出版)。
 

說明
 
提高「神」的穩定、清晰,「氣」的充足、平衡,
就能達到心身和諧、調治疾病的目的
 
心身疾病的第一階段,是內在開始有某種程度的封閉
只要最內在的這一層封閉能打開,就有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,最終痊癒。
 
  ‧精神層面的卡頓與不快,是一切疾病和失調的開始,此為「神病」;留而不去,
會影響到能量層面,此為「氣病」;這兩個階段是傳統中醫的長項。
 
  ‧憂鬱症、焦慮症、神經衰弱或人際敏感等,屬於現代醫學裡的心身失調,在傳統中醫
裡都屬於神病,要從神(精神)和氣(能量)的層次來處理。
 
  二○○○年,中醫師出身的作者李辛,開始為病人做心理諮詢,專注在典型的心理分析。
後來作者把心理諮詢、精神分析跟中醫、靜坐結合在一起,發現這樣更能幫助患者。在十多年
的行醫經驗中,他發現不同病症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相似性,還連帶著具有共性的關於家庭、
家族、社會、精神層面的問題,因而逐漸將精力轉到教育領域。
 
  本書是從作者近五年在各地開設的與「精神健康話題」相關的課程中,選出的六次具有
典型和普遍性意義的內容並改編而成。前三篇內容來自2015年至2016年在黃山太平湖的五次
精神健康遊學營時的講課;第四篇來自2015年7月在美國國際中醫微信群的專題講座
「一個中醫眼中的憂鬱症」;第五篇來自2016年10月,在山東德州第二屆國際華德福
幼教大會的分享,主題為「家庭、環境對兒童身心的影響」;第六篇來自2018年3月,
在蘇州華德福學校的演講「兒童教育與精神健康」。
 
  【重要觀念】
  ◎一旦建立了負面情緒、思維和行為模式的古堡,人體的失調就從容易轉化的
「神」(精神、資訊)的層面,進入中醫關注的「氣」(能量)層面,經絡通道容易不流暢。
  ◎所有心身疾病的第一階段,是內在開始有某種程度的封閉。只要最內在的這一層封閉
能打開,就有機會往好的方向發展,最終痊癒。這一層的打開,一定要配合身體的運動。
  ◎不瞭解人體運行模式的人,會把屬於「全心身」的問題,歸納在肉體的一小部分,
實際上,心身的每個問題都在指出,整個生命體的運行和交流狀態出現了問題。
  ◎所有的心身問題都可以透過放鬆來緩解和改善。在心身放鬆的時候,經絡系統會
進入自動調適的狀態,讓不均勻的能量回復平衡,把衝突的程式慢慢地化解掉。
  ◎如果缺乏自我觀察,我們的一生可能會在「自我認同+合理化+無意識反射+習慣性反應」
的狀態裡打轉,處在習慣性的「當機」狀態而不自知,對更多的人、事、物都產生「有理由」
的不高興,心身健康就會以更快的速度瓦解。  
  【實用的自我調理方法】
  生活方式自調表、初級放鬆與覺察練習、中級放鬆與覺察練習、回溯練習、靜坐與
全觀練習、中焦和下焦能量不足的自我艾灸法、神虛和氣虛之人的養生方向、運動要點
  【中醫眼中的心身失調與調理思路】
  看病的時候,先把症狀、中醫的病名、西醫的診斷分類先放在一邊,如實地看這個人,
看他的神色形態,或者說看他的神、氣、形三個部分,來決定治療方向。中醫的長處,
是從神和氣的層次來處理問題。即使已經到了現在西醫所說的軀體層次,仍然會首先考慮
「神和氣」有什麼可以調整的部分。至於神志病則更需要重視神氣部分的調整。
  從觀察「神色形態」來說,一般容易得神志病的患者,主要有三類。第一類人是比較
常見的,屬於神氣敏感型,長相和骨骼都比較清秀,肌肉不那麼厚實,看起來也比較乾淨,
有的皮膚比較嫩、薄。另外,志意比較強的人,通常身形也會相對厚重緊致一點,甚至會
顯得有一點「濁」,這是第二類人。第三類人是精血虧虛,失志或傷志的,也可能是第一類
和第二類人的中晚期階段神氣和陰陽氣血都耗得差不多了。
  當一個人的能量、氣血不足的時候,其實他的情感、思維,甚至行動力和社會交往,
都會處在一個低版本的狀態,會比較被動、消極。現代心理學著重在心理活動表現部分,
從行為、情感、思維、認知上去處理和調整,中醫則擅長在心身活動背後的動力層面──
神和氣上來調整,這是傳統中醫非常有潛力的部分。
  【靜坐與全觀】
  靜坐,是人體在相對靜態的時候,對精神和意識的專門訓練。首先是訓練注意力自然的集中,
回到自己身心中。精神集中了之後,純度提高,運用它的能力自然也提高了。此外,人需要練習
的是:從一個混亂不清且不自知的狀態,慢慢進入清晰覺察狀態的過程。即使在應對身外繁
雜事物的時候,對周圍的變化也能知道,這就是所謂「感受力」和「穩定性」的同步提高。
  人的生命,除了肉體、精神,還有能量,西方叫Energy,中醫叫「氣」。氣和神的運行,
其實是同步的。對於慣常耗散的現代人來說,養生最重要的方向是向內、回收。當神氣運行的
方向改變的時候,能量層面的氣的輸布狀態和密度也會同時有變化,物質層面的身體也會慢慢
有變化。就像乾涸了很久的小溪重新有流水了,那麼,只要這個狀態能夠持續,人體的內環境
會漸漸恢復生機
 
本書緣起
 
  本書是從李辛近五年在各地開設的與「精神健康話題」相關的課程中,選出的六次具有典型
和普遍性意義的內容並改編而成。
  近年來,李辛逐漸將精力轉移到教育領域。他在過去十多年的行醫經驗中,發現自己每天
要和不同的病人做類似的交流,說重複的話,效率不高。由於不同病症背後的原因有很多相似
性,其後,還連帶著具有共性的關於家庭、家族、社會和精神層面的問題。
  人的物質身體受到精神世界所影響,物質身體的健康與否,與我們的精神、意識、思想、
行為密切相關。除了遵循選擇適合自己的飲食與居住環境,好好睡覺休息,做合理的運動、
適度的工作,過接地氣的生活等這些基本健康法則之外,精神世界如何進一步開展呢?
  我們在嬰兒和孩童時期,精神相對柔軟、活潑、開放、流通,而在一路「長大」的過程中,
有可能逐漸丟失了這些特質,變得緊縮、閉塞、僵硬、懷疑。生命的無形部分不再順暢地自由
呼吸,與外界的良好流動也漸漸斷離。於是,我們的「精神」病了,老了,疏離了,僵硬了。
  我們所尊敬的雅克爺爺(仁表先生)的座右銘是:靜心、學習、服務他人。
  真正的學習不光是看書、學習他人的經驗,也是睜開自己的雙眼,打開心,自主思考,理解
人我和世界,在與所有流經我們的人、事、物互動的過程中,更加認識、熟悉自己和身體,瞭解
自己的真實需求,找到自己的「原點」,展開自己的「地圖」,學習只是單純地感受、覺察……
 
  人,只有瞭解了自己,才能瞭解他人。如此,我們才能以合適的方式服務他人,與世界互動。
  人和人的內在世界如此不同,我們可以借鑑,但很難成功複製他人的成長道路。當我們在自己
的「地圖」上每邁出一步,將會收穫一分意識的擴展,精神世界由此擴充一分;對自己、對這個
世界的瞭解多一分,放鬆和安然自會多出一分。

 

 
頁數 400頁
備註 

 ISBN:9789865401511

評論

品牌
快速尋找
 
使用關鍵詞尋找您想要的產品.
進階搜尋
0 商品
分享產品
Share via E-Mail